2022年1月6日星期四

公共圖書館的參考服務品質和館員薪水有關嗎?

 #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

這學期參考服務的同學們到圖書館去借<<紐約公共圖書館>>的紀錄片來看,看完之後,說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活動好多元,讓他們好羨慕。我的這些學生都很合格,他們觀看紀錄片之後都很有看法,心得很中肯!
「我認為影片中,最讓人羨慕的服務,是團體討論的層面,還有孩子下課後的伴讀。在台灣的圖書館,要團體互動討論的話,這方面的服務好像很少,影片中有拍到一群人在一起討論、學習、分享經驗,台灣圖書館好像很少見,一般只有提供安靜的自修室,每個人在裡面安靜的學習。我看目前除了師大等幾所大學圖書館,沒看到其它地方的圖書館有討論區。
影片中的藝文相關活動也不錯,請各種專家來演講、表演,以及展示藝術品,可以培養民眾的涵養、放鬆的場所。此外有的圖書館有敬業手語服務,除了呈現句子的內容,同時也要表現情緒,我很佩服,另外我覺得有幾個比較實用的服務,就業博覽會、日常生活的諮詢(如:法律),可以讓圖書館脫胎換骨,有別於以往單純提供書籍、知識,更能貼近民眾的日常。」(A01)
其實台灣的公共圖書館也有很熱血圖書館員,如果拍起紀錄片,應該也很精彩。
有同學認為台灣的圖書館普遍的服務品質有限,可能和館員薪資的結構有關,認為「如果台灣的圖書館員的薪水和美國的圖書館員的薪水一樣好,也許有可能提供好的服務。」
「高等考試三級圖書資訊管理類,薪水是敘薦任第六職等本俸一級47,630元起跳,跟碩士生念教程去當老師第一年的薪水一樣,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是在美國,根據Salary.com給出的資料,截至2021年11/29,Librarian Salary平均薪資是67,789”美金”略等於台幣年薪188萬,從該數字分析,我個人認為,這反映了這項工作的全部內容繁重且重要程度高,以至於薪資達到6萬多美金,所以我認為,在台灣如果圖書館員(非國考)台幣年薪188萬,把工作內容、把要求全部開出來,不論是編制路引、策展設計、教育講習、課程設計、資源使用講解….等,都有極大機率會吸引高素質且高能力的人才,願意去應徵與完成。」
我非常喜歡這個意見,其中有數據、有說理,非常好!只有需要稍稍了解一下美國和臺灣的生產毛額的差距,我們參考資源與服務課正好有學到如何查找「統計資訊」,經濟部統計處「主要國家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
<https://dmz26.moea.gov.tw/GA/common/Common.aspx?code=N&no=5> (如下圖),可知兩國的「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大約相差2.5倍,將188美元除以2.5,大約是相當於年薪75萬,和以月薪4.76萬x12=年薪57.12萬來看,兩者的年薪距離確實有18~20萬,每月大約應該要增1.67萬比較好。如果每個月增加1.67萬的薪資,使得市民的資訊服務可以增加到有「編制路引、策展設計、教育講習、課程設計、資源使用講解….等」我覺得是相當伐算的。
所以市民還是要努力幫忙圖書館爭取有正職編制和加薪的圖書館員。
教科書中的圖書館員,或是理想的圖書館員,都是被設想成武功高強,無所不能的,所以國際圖書館聯盟和美國圖書館學會也曾經有一個論壇,討論 Can the library do everything? 前提是圖書館要重視有正職和薪資有相對應的圖書館員。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年度別 中華民國 美國 主要國家平均每人國内生產毛額 日本 107年 108年 109年 25 838 25908 28383 法昌 62 583 64 923 876 英國 39 818 40 798 261 單位:美元 美元 48 97 46 464 45 855 新加坡 資料來源 各國統計月報。 42 873 42 113 40 40281 43 033 42 42312 40 116 33 308 31 790 31 477 64 824 64 549 58 620 」的圖像


留言
分享

2022年1月5日星期三

參考服務課 學生的觀影心得很可觀!



#學生的心得
#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
「感動的部分其實這部電影非常多地方都在討論美國的社會弱勢族群,例如:手語服務、教導如何讀懂盲文、探討為沒有網路的家庭普及網路、該如何讓遊民和一般民眾可以和平使用圖書館,剩至還有非常多在台灣比較少接觸的種族議題,像是:黑人族群討論教科書中扭曲了黑奴的歷史、猶太人移民下的文化、華人社區的服務,裡面有個如何辦理綠卡的專區讓我印象深刻,電影呈現的不只上述的橋段,有非常多圖書館為了弱勢群體提供的服務,還有讓這些族群相互交換意見、讓大家更重視這些議題,帶動社區和不同人群的成長。紐約圖書館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其中有一個圖書館的設計師說圖書館不是只是一個儲存書籍的地方,而是一個給想要學習的人的環境,所以裡面有大量篇幅在說演講和討論會,其中不乏有非常「吵雜」的活動,像是課後班和求職活動,這個對於台灣的圖書館來說比較難以想像,像電影那樣很顛覆大家對於圖書館的想法,代表著紐約圖書館是個很有彈性的場所,可以順應不同的活動展現不同的樣貌去滿足讀者的需求。」(A02)

「看完這部影片我覺得,我很羨慕的讀者服務是在提供就業技能與機會的部分,影片中,圖書館有舉辦各種就業相關的活動,且有提供技能培訓的服務,我覺得相當好,其中有一名是圖書館本身的職員,他也有提到因應相關活動有開教相關技能的職缺,我覺得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影片也有提到,在開會上,有一名董事提出要用私人資進去幫助圖書館,進行相關的活動,而不是只依靠政府給的錢,希望透過私人資金,去培養圖書館的資本,我覺得在台灣,可能比較少這樣的情況。

另外,我有注意到影片中,有讀者在圖書館中高聲喧嘩跟飲食,甚至是內部就有咖啡店,我印象中,在我就讀東海時,圖書館的咖啡店是在外面的(只是隔著兩道門),但是影片中咖啡廳是在內部的,令我相當驚訝。」(A03)

「影片當中穿插著不同的圖書館的活動片段、紐約城市的街景、讀者使用的狀況,而最主要脈絡依循著不時出現一群專業的圖書館館員,經常聚首討論如何使圖書館更加精進,從一開始的政府與民間於公於民共同經營的合作,循序漸進的探討圖書館面臨的問題,如何在雙方共同注資的形況下將圖書館發揮到最好的效用,從一開始經費來源至擔心政府經費不會每年的提供,最後提出如何利用政府的經費提高民間的經費投注與利用,也探討到圖書館的作用中心角色為何?配合著科技的進步,社區數位化的逐步漸進規劃、推廣圖書館活動與行銷困難處、提供的服務(法律諮詢)、電子書與實體書流通性議題最後探討遊民等議題等等。其中我認爲很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在這個推動的過程中他們到處去各圖書館推廣,與民眾交流對談,也向圖書館館員們進行理念的分享、宗旨目標,告訴他們因為有大家的努力所以才能成功。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建築師所提到的圖書館並不是只是藏書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人,人們如何的使用圖書館,圖書館如何提供更多的服務,透過這個過程可以看到圖書館不斷的在進步與創新,提供多元服務的可能性。」(A05)

「以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角度來欣賞這個影片,最大的期待就是想看看我的工作或工作單位和別人的有甚麼不同,就我個人的經驗,分享幾點不同之處如下:

1.策展人角色:影片中頻繁出現活動主持人與作家、藝術家對談,而主持人是館內的工作人員,談論的話題有深度且能讓作家、藝術家的意見充分表達,也可以讓現場觀眾對於作家、藝術家的觀點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而我所經歷過的推廣活動,因為多在週末,長官或分館主任最多就開場引個言,甚至不出席,而承辦人多無法帶領活動進入較深的層次。

2.圖書館長官會親自到分館與分館人員討論分館問題:就我的經驗,在分館會看到長官蒞臨時,都是來考核,來打我們的分數,而不是帶來協助。

3.募款:臺灣的公立公共圖書館基本上不需要募款,營運經費是國家稅收,雖然不用擔心營運的問題,但服務水平的提升也相對有限。

4.教育角色:雖然北市圖屬於教育局,也承辦終身教育,與社會教育有關,但館員極少扮演圖書館利用教育以外的教育角色,最多是活動的承辦人,作為專家與讀者的中介。

5.館藏特色分館館員:北市圖大部分分館有特色館藏的收集,但館員大多不具該特色館藏項目的專業能力,或甚至是嗜好,難以真正典藏或推廣特色館藏,這與考選制度、領導風格、及在職教育相關。

6.使命感:在影片中,從管理階層到面對讀者的一線館員,都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於公共圖書館工作的使命感,這在我工作經驗及周遭同事中,比較感受不到。」(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