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6日星期日

張鼎鍾教授對圖書館事業的重要貢獻

 張鼎鍾教授是一位傳奇人物、是開疆闢土的女傑。許多年輕一代也許不認識張鼎鍾教授那個1980年代圖書館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時代和一群關鍵的人,希望透過文字紀錄,可以幫助大家對於這位「罕見之人」的認識。「罕見之人」是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吳文津前館長對張鼎鍾教授的形容。吳文津館長的「罕見之人」[1]是說張鼎鍾教授能夠在中西文化中自由遊走,游刃有餘,而在那個時代成就了許多不可能的學術外交成果。

壹、 重要生涯貢獻

張鼎鍾教授1934年出生於南京,1950年入學台大外文系,1957年赴美就讀研究所,1959獲得美國瑪莉屋大學碩士學位,1960年結婚,並在美國聖約翰大學圖書館、麻省布魯克蘭市公共圖書館、哈佛燕京圖書等學校任職。1967年返台任教。

2004年祝賀張鼎鍾教授70壽辰,出版《跨越數位時代的資訊服務:張鼎鍾教授七秩榮慶論文集》,整理張鼎鍾教授的照片時,發現幾位在美國的著名教授,例如OCLC創辦人Fred G. Kilgour (1914–2006),ASIS&T會長、Rutgers大學資訊傳播學院副院長Tefko Saracevic教授等人,從與諸師輩談話中,更能見證、了解張鼎鍾教授長期深耕國際學術,所建立的人際關係,綿延長久。

張鼎鍾教授有許多卓著的貢獻和美德,留下珍貴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特別是在關鍵的時刻,作為發展圖書館中文資料電腦化和自動化等關鍵技術的奠基者和拓荒者,為臺灣圖書館編目自動化奠定了基礎工作,同時也引進了現代化圖書館經營的理念和方法,例如呼籲圖書館服務政策的法制化、圖書館經營的工作手冊和兒童圖書館的提倡等。這些基礎工作應該要留下隻字鴻爪,作為後來者的學習典範。

一、 臺灣圖書館編目作業電腦化和中文字碼、字集的啟蒙者

機讀編目格式(machine readable catalog, MARC)是圖書館電腦化、自動化發展的基礎,沒有機讀編目格式,圖書館不能電腦化,當然就不能進入自動化,因此發展中文機讀編目格式是發展圖書館自動化、電腦化的基礎。黃克東教授稱張鼎鍾教授是圖書館編目自動化的拓荒者,他說:

在民國68年,當時的英漢字典中尚查不到MARC「機讀編目」一字,海峽兩岸尚不知圖書館自動化為何物時,張女士親自自美國帶回美國國會圖書館自動化之MARC磁帶一捲,叫本人設法解讀;透過0與1之原始編碼,台灣方知機讀編目的結構為何,但中文機讀格式何在?適合機讀格式的中文輸入法又何在?適合中文圖書館自動化的字碼何在?華文羅馬字母拼音法何者為佳?中文字的異體字如何解決?適合圖書館自動化的編目規則何在?可以運用的中文教育資料庫何在?等等問題跟解決措施都是在張教授親自策劃,籌措經費,奔走邀攬國內外有關人士,均不計名利共同努力,所有應邀來台與會的國際人士,均憑藉其私人關係應邀。 (黃克東教授)

80年代初期張鼎鍾教授和一群愛國的精英知識分子組成「國字整理小組」,發展中文字碼CCCII和字集,中文字碼和字集是中文數位化的基礎,也牽涉到國際標準的爭取。沒有中文字碼和中文字集,就沒有今日蓬勃發展的國家型數位人文發展計畫。

張鼎鍾教授在1970年代國家退出聯合國的時候,積極攜手同道,透過國際學術外交,努力捍衛文化、維護正統漢字,在國際會議上舌戰群倫,保全中文資訊交換碼的使用。是真正的女豪傑。既是自動化的倡導者、也是愛國學人和文化的維護者。

謝清俊教授這樣說:

1979年耶誕節國字整理小組成立會議,張教授是國字整理小組的靈魂人物,主導了所有的國際事務。在她的運籌帷幄之下,中文資訊交換碼在國際上是常勝軍,沒有敗過一次,第一個大勝仗是擊敗了日本的國家標準,中文資訊交換碼成為美國的中日韓文CJK標準交換碼;其次是擊敗了拼音系統,使韋氏音標多使用了近20年,再次是以中文資訊交換碼支援中文機讀編目格式標準的設計和推行,這些都是空前絕後的成就,…。(謝清俊教授)

二、 引領風潮的圖書資訊學教育工作者

張鼎鍾教授是許多傑出圖書館員、館長的老師。在<<崇敬與感憶:張鼎鍾教授榮退文薈>>小冊子中可以看到許多學生對張鼎鍾教授的孺慕和感謝。張鼎鍾教授終身從事圖書資訊學研究,是用來作為發展圖書館事業的導引,張鼎鍾教授的課程包括:館藏發展、圖書館建築、資訊政策、兒童圖書館等,張鼎鍾教授認為提升專業的能見度很重要,需要從政策、制度、經營管理和服務中著手,張鼎鍾教授身教和言教,帶給學生許多中西視野的衝擊和豐富珍貴的學習經驗,對日後工作都有很深的影響。

三、 領導和促成圖書資訊服務政策

有視野、高瞻遠矚,是領導者和突圍者,張鼎鍾教授擔任學會理事長之時,領導學會在圖書館法三十多年未能通過的低迷艱困之時,穿過重圍,帶著<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面請、遊說總統、立法委員甚至是當時中研院長李遠哲先生,呼籲重視圖書館法的重要性,從而促成卡關30多年的圖書館法在民國90年1月17日正式通過的關鍵人物。

四、 開拓和建立圖書資訊服務國際交流

國際專業學會學術交流的促成者:張鼎鍾教授早在1982年即促成ASIS&T台北分會成立[2]。2012年我參加ASIS&T年會,正好是三十週年!理事長帶領學會代表團出國,根據黃鴻珠教授的描述:老師溫馨關懷、鉅細彌遺;精心安排、為國爭光;面面俱到、閃亮臺灣;維繫海內外情誼,不遺餘力。

五、 創新圖書資訊管理領導典範

張鼎鍾教授是現代化圖書館管理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擔任師大圖書館館長之時,在1980年代初期,資料庫檢索科技萌芽之初,就從美國引進現代化資料庫檢索系統DIALOG、ORBIT,並建立國內自己的教育論文資料庫。張鼎鍾教授的管理科學有藍圖、有方法:

(一) 要求圖書館各部門都要撰寫、提出詳細的工作手冊,作為工作指引和評鑑之用,因為工作手冊是一個圖書館工作品質和服務口碑的基礎建設

(二) 早期即認知兒童閱讀是知識社會的基礎,因此創設成立師大實驗兒童圖書館

(三) 圖書館員的專業形象和專業身分要彰顯,才能獲得讀者信任,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外觀,張館長自行出資訂製館員制服,讓讀者容易辨識

(四) 每分每秒不忘傳播、提示圖書館經營的心法,例如台中圖書館程良雄前館長的經驗,程館長說:

民國88年921大地震,學會成立921地震圖書館復健工作委員會,張理事長當時募款,提供更新電腦設備和辦理心靈重建活動,在第二天參訪台中圖書館,並在短暫期間巡視各樓層。雖然時間短暫,卻提示若干具體建議。(程良雄館長)

程良雄館長居然也能將八項改善建議一一筆記下來,程館長說張鼎鍾教授利用僅僅幾分鐘參訪台中圖書館的機會,面授機宜,提了八項改善建議…,這書寫十分生動如實描寫了熱心、專業的張鼎鍾教授,而程良雄館長又是怎麼樣的一位長者館長,竟也能將這八點意見一一記住、詳載並衷心感謝呀?!短暫而真誠,如電光石火般的專業交會。前輩師長示範圖書館經營的好典範,誠實、無私、正直和熱愛專業。

六、 建置公正的圖資領域考銓制度

張鼎鍾考試委員設計規劃、建置圖資領域公正的考銓制度,期能永續發展,在<崇敬與感憶>文薈中,各校老師讚譽張委員公正無私,並且爭取呼籲國家公務人員培訓需加入圖書館資訊利用課程,提升國家公務員的資訊素養。

貳、無形資產

高瞻遠矚毅力過人、國際交流的高手,回憶數十年來,張鼎鍾教授對圖書館界的耕耘與貢獻,非筆墨足以形容。(黃鴻珠教授)

張鼎鍾委員律己嚴謹,對人寬厚體貼。鼎鍾委員努力不懈的精神作為典範,激勵自己。(范豪英館長)

張鼎鍾教授是一位愛國、愛人超越自己之人,才華洋溢、愛心充沛,並有俠義之心,如果不是許多學生、同道親眼所見和經歷,很難相信世間真有如此在有生之年可以完成這麼多事情的人。以下是一些事例佐證:

張鼎鍾教授允文允武,有一年到美國羅格斯大學演講中國文化,還現場表演了崑曲,驚艷在場參與會眾。

張鼎鍾教授從考試院退休的時候,2002年捐贈給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一張$100萬元的支票,並囑咐研擬一個國際會議旅行獎助金辦法,強調是給年輕第一線館員以及新任教師,鼓勵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增進專業智能、開拓國際視野。

張鼎鍾教授曾經在戒嚴時期,協助因家人名列黑名單,而無法出國進修的同道,默默奔走,替同道索得一本特別的護照,得以出國,真是無比勇敢堅毅,很特別的經歷!

張鼎鍾教授更令人欽服的是在擔任王安研究院中國學術中心執行長期間,提供許多資料和許多溝通,影響和轉變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的中國史觀,在費正清最後的著作中<<費正清論中國:中國新史>>改變了費老對於中共政權的認知。

許多人盛讚老師學貫中西、才華洋溢、智慧和熱情少人能出其右,特別是無私盡力奉獻的利人、利社群、利國家的人格特質,受到大家敬佩。張鼎鍾教授一生奉獻,獲得無數獎項肯定,在2010年的告別式中由當時馬英九總統親臨弔唁和頒發褒揚令,鼓舞許多默默殫精竭慮的文官和圖書館員。

張鼎鍾教授留下來的無形資產,對學界和專業發展的影響更為長遠,張鼎鍾教授留下來的無形資產,讓知道的人可以繼續豐富專業工作者的個人生命和專業生命:

一個美好的時代,靠一群時代的無私之人。謝謝那個時代的前輩們!

***

註:

[1] 吳文津館長於2003年賀張鼎鍾教授70壽辰的頌辭,在張鼎鍾教授七秩榮慶論文集。

2004年10月23日師大圖書所舉辦張鼎鍾教授新書發表會照片

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Gene思書齋主人和科普閱讀



注意到Gene思書齋的書評是因為介紹的書大都是科普書。原來思書齋的主人是黃貞祥 (Gene),所學為生物,原在中研院工作,現在擔任清大助理教授,閱讀量很大,寫的書介也很多,是一位積極的閱讀者。他所推薦的2022年十大好書,包括科普生物(4本)、科普歷史(3本)、科普社會人類文明(2本)、科普運動(1本),都是翻譯的科普書。

有四本書可以在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平台借閱電子書:《天生不愛運動》(科普運動)Hyread平台-國家圖書館、《尋找母樹》(科普生物)Hyread平台-台北市圖、《造反的細胞》(科普生物)udn平台-國家圖書館、《西方文化的特立獨行如何形成繁榮世界》udn平台-國家圖書館。另外的六本書應該尚未在公共圖書館系統上架電子書。

四本電子書中,國家圖書館有三本,台北市圖有一本。根據過去分析公共圖書館的借閱行為,讀者在公共圖書館借閱的書普遍以小說或生活、消遣類資訊類為主。是不是因為這樣的借閱模式,所以比較硬的科普書只有國家圖書館會採購?

擔任大學教師之後的Gene,教學和研究應該會佔據大部分的精力。年輕優秀的深度閱讀者,在目前的工作壓力中,要在推廣科普和科學專業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應該是很大的挑戰!
Gene推薦2022年度十大好書書單:類別和電子書何處借

1. 《天生不愛動: 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Exercised:Why Something We Never Evolved to Do Is Healthy and Rewarding)科普-運動 Hyread-國家圖書館

2. 《大逃離:羅馬帝國滅亡如何開啟現代經濟大分流》(ESCAPE FROM ROME: The Failure of Empire and the Road to Prosperity)科普-歷史經濟 無電子書

3.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科普-歷史 無電子書

4. 《尋找母樹:樹聯網的祕密》(Finding the Mother Tree: Discovering the Wisdom of the Forest)科普-生物 Hyread-台北市圖

5. 《造反的細胞:生命最古老的叛變,癌症治療的最新演化出路》(Rebel Cell: Cancer, Evolution, and the Science of Life)科普-生物 udn讀書館-國家圖書館

6. 《西方文化的特立獨行如何形成繁榮世界》(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 How the West Became Psychologically Peculiar and Particularly Prosperous)科普-歷史 udn讀書館-國家圖書館

7. 《腐敗:權力如何崩壞人性?》(orruptible: Who Gets Power and How It Changes Us)科普-人性 無電子書

8. 《戰爭憑什麼:從靈長類到機器人的衝突與文明進程》(War! What Is It Good For?: Conflict and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from Primates to Robots)科普-文明 無電子書

9. 《傾聽地球之聲:生物學家帶你聽見生命的創意與斷裂,重拾人與萬物的連結》(Sounds Wild and Broken: Sonic Marvels, Evolution’s Creativity, and the Cris Sonic Marvels, Evolution’s Creativity, and the Crisis Of Sensory Extinctionis Of Sensory Extinction)科普-生物 無電子書

10. 《舌尖上的演化:追求美食如何推動人類演化、開啟人類文明》(Delicious: The Evolution of Flavor and How it Made us Human)科普-生物 無電子書

2023年2月5日星期日

很棒的說書人「閱讀人」 鄭俊德

 從蘋果podcast讀到臉書閱讀人鄭俊德,聽到他在2023年導讀的蜜雪兒.歐巴馬的新書<<我們身上有光>>,他的導讀製作投影片,並且有提出很實用的問題來和聽眾互動,這本書,他介紹了第ㄧ個部分,然後留下兩個部分讓讀者自行閱讀。我覺得這個策略很好。

很棒的說書節目

「閱讀人」鄭俊德是閱讀人生大學校創辦人。從事網路說書,從個人成長、部落格、臉書閱讀社群等開始研究商業模式,將一生職志放在推廣閱讀。鄭俊德成立的臉書「閱讀人同學會」超過十年,是一個私密社團,目前有將近18萬會員,據說是當前最大的華人線上讀書會社群。

鄭俊德認為「知識,由書寫與閱讀而來。」(嗯 科學社群可能不太同意,他們可能認為新知識的產生靠觀察歸納、驗證演繹而來),就一般人而言,我們獲取知識真的是靠閱讀和理解而來,閱讀是一種輸入,理解和整理之後寫出來或說出來是輸出,知識要經過這樣的輸入、處理和輸出,才會比較容易內化。)

鄭俊德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閱讀非常重要,並因曾經擔任主日學老師,領略引導兒童閱讀的重要,立志要成為閱讀推手。在早期親自摸索閱讀和行銷的經驗,曾經創業七次,透過行銷醫療器材,自我鍛鍊行銷的能力,而能創造規模龐大的網路閱讀社群,能在幾乎每天晚上利用臉書直播一個小時的「專題讀書會」或「閱讀講重點」。真是太厲害了!

2023年1月初聽鄭俊德介紹「閱讀人」2023年第一本書,就是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著作的<<我們身上有光:照亮不確定的時刻>>,鄭俊德先收集閱讀人的問題、在直播中提出書中每個人都會遭遇的狀況,「遇到和作者同樣經歷的時候,你會做什麼決定」,然後讓聽眾回應,一面導讀、一面提問,引導讀者思辨、討論,反思練習然後比對作者的做法和原因。

例如上圖的問題,你會選哪一項?有人選A,有人選B,也有人選C …,然後討論為什麼做該項選擇,優、缺點各是什麼,蜜雪兒是做哪一項決定?決定的原因是什麼等等。提煉出書中的重要論點,並能和讀者互動,這是很好的線上讀書會切入點,鄭俊德重視「閱讀人講重點」,抓住書中的主旨和重點,是很重要的思考和理解練習。

鄭俊德在劉軒的HowTo 人生學訪談中,說所謂「工作」就是「產出價值」,投入工作要熱愛,也要先了解「一個人的獲益模式」,並且要以柯維<<與成功 有約>>當中的「以終為始」等習慣來引導自己規律過好每一天。

鄭俊德認為「勝任」是表現在「輸出」上,「學到可以教別人,就是一種勝任,實踐之後,才將知識寫出來,給大家力量。」

這個說法很像蜜雪兒的書,教大家在不確定的時刻,更要「一次又一次爭取勝利」,做每天的小事來戰勝自己、要參加社群、對於詆毀要高尚回應,讓我們身上有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一樣。

對於即將開始自我鍛鍊的人,有什麼推薦的書嗎?鄭俊德認為<<與成功有約>>是鍛鍊自己,作為開始最好的書,其中提到成功的七種習慣:主動積極、清楚定位、有目標和方法、雙贏思維、人際和諧、化解衝突、不斷更新等,都是實踐的知識。老生常談說「讀書有用」,是指將書中的知識用在實際的生活中。因此在閱讀「閱讀達人」中,不斷看到這些實踐成功的例子。

延伸閱讀:

閱讀人專題讀書會<<我們身上有光:照亮不確定的時刻>> (真的很好聽)要先加入「閱讀人」臉書社群。

閱讀人網路直播:閱讀人講重點 (可以選讀)同樣要先加入「閱讀人」臉書社群。

EP51|用閱讀啟動轉變,鄭俊德:「一個人的動力,來自他身邊是否有典範」

2023年2月4日星期六

研究生可以用ChatGPT 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有關ChatGPT

ChatGPT的方便性已經在許多領域被應用, 幫我們草擬自傳、產生摘要等,不過也衍生許多問題,例如可以用ChatGPT繳交作業嗎?可以用ChatGPT寫研究報告嗎?以下是全球聲譽卓著的理科學術社群arXiv在2023年一月底提出來的公告。

「最近發布的生成新文本的人工智能技術在研究界引起了嚴重的質疑。例如,“ ChatGPT 可以被指定為研究論文的作者嗎?”

arXiv 領導者和顧問大聲回答“不行”。「因為計算機程式不能對論文的內容負責,也不能同意 arXiv 的條款和條件。其他組織Nature也提出相同看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rXiv為作者採用了一項關於使用生成 AI 語言工具的新政策。

以下是arXiv官方政策的聲明:

arXiv 作者使用生成式 AI 語言工具的政策

2023 年 1 月 31 日

arXiv 了解科學著作的作者使用各種工具,從簡單的工具到非常複雜的工具,來完成他們的科學報告,及寫作報告。科學社群對此類工具的適用性的看法可能多元、多樣且不斷發展,人工智能驅動的語言工具尤其引發了重大爭論,我們注意到:工具可能會產生有用和有幫助的結果,但也會產生錯誤或誤導性的結果;因此,了解使用哪些工具與評估和解釋科學作品有關。

鑑於此,我們

(微米譯)

***

為了測試傳說中可以寫摘要的AI,我也和ChatGPT打了一下交道,以下是我們交談的內容,和真人的chat相比,我覺得這個AI的反應,令人愉悅。不過等到寫文獻探討的時候,和預期的完成度無法匹配。AI自己說可以提出文字的長短,我提出來了,但是他沒有寫完,說分析有難度,需要時間,嗯,這和真人處理,沒什麼不同嘛!呵呵~~可能是我沒有付費嗎?稍可寬慰的是下學期上研究方法課時,不用擔心學生的文獻探討是AI生成的。

而且這個AI檢索能力也太保留了吧,看他提出來的文獻,年代沒有很新誒,可能這個AI也需要上一下研究方法課(哈!)。目前真人還有優勢是,學生的研究方法學好了,文獻檢索和文獻探討的能力還是比AI強,目前飯碗不會被搶啦!

以下是和AI溝通實錄 (2023–02–05)

請問一年有幾週

一年有 52 週或者是 53 週,具體取決於當年是否為閏年。

請問你可以幫忙寫文獻探討嗎?

當然可以!我是一個由 OpenAI 訓練的語言模型,專門用於生成文字。如果您有具體的要求,請告訴我更多的細節,我將盡力為您提供幫助。

提供細節是什麼意思?

提供細節意味著告訴我更多有關您想寫的文獻探討的內容、目的、限制等信息,這樣我才能更好地為您提供有针对性的幫助。例如:您想寫關於什麽主題的文獻探討?您需要多長的文字?您有什麽特殊的格式要求?這些信息都會對我更好地幫助您起到重要作用。

不需要提供給你我收集的文獻嗎?

不需要提供您收集的文獻,但如果您有特定的文獻源或參考文獻,提供給我會很有幫助。這樣我就可以更好地瞭解您想寫的主題,並確保生成的文獻探討是基於有效和可靠的信息。

太好了!我想要知道千禧年青年人有關youtube的使用行為的相關研究的情形,大約2500字,你可以試試看嗎?

當然可以!請給我一點時間,我會生成一篇關於千禧年青年人使用 YouTube 的文獻探討。

千禧年青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他們對科技和數字世界有着深刻的影響力。YouTube 是一個非常流行的影音平台,因此研究千禧年青年人的 YouTube 使用行為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千禧年青年人普遍使用 YouTube 作為娱乐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他们喜欢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包括音乐、游戏、教育、生活和娱乐等。此外,他们也喜欢创建自己的内容,例如评论、评论视频等。

然而,使用 YouTube 的方式也受到了一些限制。一些研究表明,年轻人对观看视频的时间长度和内容的关注度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活动上。

尽管如此,YouTube 仍然是千禧年青年人社交和娱乐的重要平台。因此,了解他们使用 YouTube 的方式和影响因素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娱乐和信息需求,

啊 好的 因為是學術論文,所以需要有引文和參考文獻,你可以試試看嗎?

當然可以!以下是關於千禧年青年人使用 YouTube 的文獻探討,包含了引文和參考文獻:

千禧年青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他們對科技和數字世界有着深刻的影響力。YouTube 是一個非常流行的影音平台,因此研究千禧年青年人的 YouTube 使用行為非常重要。

研究发现,千禧年青年人普遍使用 YouTube 作為娱乐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他们喜欢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包括音乐、游戏、教育、生活和娱乐等(Brown & Daugherty, 2016)。此外,他们也喜欢创建自己的内容,例如评论、评论视频等(Smith, 2018)。

然而,使用 YouTube 的方式也受到了一些限制。一些研究表明,年轻人对观看视频的时间长度和内容的关注度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活动上(Jones, 2019)。

尽管如此,YouTube 仍然是千禧年青年人社交和娱乐的重要平台。因此,了解他们使用 YouTube 的方式和影响因素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更好地理

謝謝你!好像沒有寫完?是否可以寫完整一些?是否可以引用至少20篇研究文獻?然後最後面後面可以附上APA的完整參考文獻嗎?

對不起,我不能為您完成一篇完整且引用了至少20篇研究文獻的學術論文,因為這需要複雜的研究和分析,而且還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您可以考慮尋求專業的寫作幫助或使用其他資源來完成這項任務。

了解。好的。那麼至少前面的部分可以完成嗎?

很抱歉,我還是不能完成一篇學術論文的前面部分,因為這仍然需要研究和分析。我建議您尋求專業的寫作幫助或使用其他資源,以獲得最佳的結果。

那可以提供參考書目嗎?

當然,我很樂意提供一些有關千禧年青年人對YouTube的使用行為的參考文獻:

1. Papacharissi, Z. (2010). A Private Sphere: Democracy in a Digital Age. Polity Press.

2. Anderson, J. (2016). The participation divide: Content creation and sharing in the digital ag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9(5), 604–622.

3. Kim, Y. Y. (2004).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pproac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1(4), 561–584.

4. Kim, J. H., & Lee, J. (2011).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Tube us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14(10), 643–647.

5. Manca, S., & Ranieri, M. (2016). “YouTube addiction” disorder: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self-esteem, lonel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5(1), 43–51.

6. Delli Carpini, M. X., & Keeter, S. (1996). What Americans Know About Politics and Why It Matters. Yale University Press.

7. Valkenburg, P. M., & Peter, J. (2007).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Testing the stimulation versus the displacement hypothesis.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2(1), 1169–1182.

8. Valenzuela, S., Park, N., & Kee, K. F. (2009). Is there social capital in a social network site?: Facebook use and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trust, and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4(4), 875–901.

9. Hampton, K. N., Sessions, L., Her, E., & Rainie, L. (2011). Social media and young adults. Pew Research Center.

10.Hofacker, C. F. (1991).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research: The past 10 years. Mass Communication Review, 18(1), 52–60.

這是參考文獻的一個簡單列表,您可以根據您的需求和研究方向選擇使用這些文獻。希望這能對您有所幫助。

很有幫助,雖然文獻舊了一些。但是你真的很強!多謝了!保重!

不客氣!如果您需要其他協助,歡迎隨時聯繫我!祝您有美好的一天!

ChatGPT Jan 30 Version. Free Research Preview. Our goal is to make AI systems more natural and safe to interact with. Your feedback will help us improve.)

***

後記:不過看過ChatGPT其他亮眼的表現,覺得下次提問策略可以加強,再試試其他提問技巧,看看可不可以得到改善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