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

精彩的張大春泡新聞 談2017年得獎記錄片: 悅讀 -- 紐約公共圖書館

精彩的張大春泡新聞     談2017年得獎記錄片<<悅讀  -- 紐約公共圖書館>>

這是New98電台的訪談紀錄  值得一聽再聽!  張大春真是這個時代的奇才  ,他說:

"這是19年來首次想要推薦的電影/紀錄片"。他說:

"一個偉大的城市,應該要有偉大的圖書館!" 他說:

"你聽聽那個讀書會,他們討論<<愛在瘟疫蔓延時>>的深度內涵,那樣的用詞和見解,教授都不一定能有的水準...。"  


啊 !太棒了!聽聽 振奮專業魂,作為開學禮物。



2018年9月5日星期三

107學年度第一學期 教授課程 / 2018 Fall Schedule


l  [ISD0110] PhD Seminar: Trend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  9:10-12:10 Tuesday at  GLIS PhD Seminar Room,  Cheng Building 5F
圖書資訊研究趨勢  
博一必 周二 2-4 9:10-12:10  圖資所博班研討室  正大樓五樓 

 
Moodle       Webinar

l   [ISM0513] Studies in Information Policy  14:20-17:20 Wednesday at GLIS Seminar Room A,  Cheng Building 5F 
   資訊政策研究  博碩合開  周三 7-9 14:20-17:20  圖資所研討室A  正大樓五樓

Moodle       Webinar

l   Office Hour: 14:10-16:10 Tuesday and 10:20-12:10 Thursday, or you can leave a note on this website. / 辦公室時間:周二下午 2:10-4:10;周三上午 10:20-12:10 也歡迎在 website留言

2018年5月25日星期五

國際線上論壇(webinar)的經驗


國際線上會議首先要查核、確定時區,並且要注意日光節約時間可能造成的時間偏誤。由於事先未查核邀請方提供的會議時間,差點就無法參加這次線上會議。結果令人滿意,參與者很認真,聽到研究中介紹圖書館所在的萬華區,提到萬華夜市、遊民等,右下角的chat box 馬上有人問什麼是 snake alley ? 報告結束後,線上與會者也提出很多問題,能感受到主辦單位對於這第一場論壇的互動熱絡感到很滿意。
這是論壇結束後主辦單位的報導:
"由「國際圖書館聯盟新興專業人士特別興趣小組」,「IFLA持續專業發展和工作場所學習」與「美國圖書館協會」聯合主辦的2018年第一次網絡研討會有很熱烈的參與。這個網絡研討會成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引人入勝的主題:「圖書館可以做一切嗎?圖書館員和圖書館作為社會包容空間的角色不斷變化。」另一個原因是由以下專業人士提供的質量會談:吳美美博士,凱利麥克羅伊和馬加利桑切斯在演講中都非常清楚,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問題。" (https://npsig.wordpress.com/2018/05/17/the-first-webinar-2018-is-now-available-online/) 
    Webinar recording 這次線上論壇的紀錄。


  webinar



Rate This

tittle
webinars presenters copia

For those who want to listen again to these speakers and for those who could not be present, we offer them the possibility of accessing the full Webinar

2018年5月23日星期三

87歲紀錄片導演的得獎作品 – 「悅讀/藏書的所在:紐約公共圖書館」


87歲紀錄片導演的得獎作品 「悅讀/藏書的所在:紐約公共圖書館
吳美美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教授




這電影片長三個多小時,我看試映,中場沒有休息,為了連貫,一路坐了196分鐘,未曾離席,其他另外有四位觀眾也都從頭看到尾。
記錄片而能讓人捨不得漏掉片段,這也太會拍了吧。
其實就是講圖書館的日常。
「悅讀/藏書的所在:紐約公共圖書館(Ex LibrisNew York Public Library)這部片長三個多小時的紀錄片,是紀錄片導演弗雷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 2017年的作品,導演87(今年2018年,就是88),作品得獎,演出後在英語世界有眾多的影評,不只是圖書館的讀者值得去看,圖書館從業人員需要看、喜歡紐約市和懷念紐約市的旅者可以看,喜歡閱讀、思辨人類歷史發展的人可以看、自視為知識份子、關心社會發展的人都需要看,最需要看的人,大概是政府中的資訊、文化、教育政策制定者,可是他們也可能是最沒有興趣和沒有時間看的人。
這位老導演此片得獎,對圖書館人和愛智者都是很大的鼓舞。在看片之前,應先了解一下這位作者導演:懷斯曼的整個紀錄片生涯都在深入探索非常具體的社會主題,也就是各種社會機構,五十多年來,懷斯曼拍過精神病醫院、公園、博物館、音樂會場、學校等,和藏書的所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拍攝風格相同,都是將很多零散的片段鏈結串接起來,而建構成一個豐富的、幾乎超越理解的組合。有人稱他是最具開創的電影製作人之一。
紀錄片在各種片段展開:

參考諮詢服務,打電話的、現場的,一般人問那些問題?找什麼資料?回答問題、提供找資料的建議等。影片中顯現圖書館員的日常,回答獨角獸的問題也是敬業用心地回答,可以說就是:用非凡的熱情作每日例行的小事!

許多演講:其中最感動的是一場手語訓練表演,相同內容不同情緒的手語表達。張大春泡新聞說紀錄片一開頭就是一個對政治議題很批判的演講,令人震撼。
許多讀書會、午間讀書會:最感動的讀書會是一場討論著名魔幻寫實主義作者馬奎斯的一本長篇小說,有人發言說那是一本色情小說、有人說不過是集床戲之大成罷了,然後有人冉冉道來,說那是一本生命本質的討論,主人翁從頭至尾只愛一個人...,我沒有讀過這本<<愛在瘟疫蔓延時>>的長篇小說,聽到討論,能引起深思閱讀討論的興趣。
社區覺醒意識的喚起 -- 演講、反思,社區的族群知道自己的困難和侷限,而能有機會發展。
許多不同類型的讀者服務:求職要領訓練、熱點借閱、課後輔導、移民電腦教學、遊民服務的討論等。
展覽和展覽幕後的準備工作、教學支援 -- 一位藝術設計老師每年帶著不同的學生到圖片室來參訪,因為紐約公共圖書館有一百年的圖片館藏,最早依作者排,後來加入主題,一個主題一個卷夾。
許多使用圖書館的個人:寫筆記的、滾動、查閱、瀏覽幻燈捲片上一整個世紀的舊報紙的、可能是為研究還是為娛樂,那些玩電子遊戲的,查檢癌症治療方法的,懷斯曼似乎用無言的紀錄片在敘說圖書館這個公共機構,比起其他任何公民機構都更適合以任何一種可以想像的方式改善每個人。
非常細膩的拍攝,其中有一場為盲人錄音的過程,一人錄音、一人把關品質,事情雖小卻追求超級完美,很令人感動。
每次鏡頭出現孤寂的長廊尾端坐著一個人的影像,就是大頭目們(圖書館長和重要幕僚)討論重要行政議題的時候,出人意表的是畫面中的辦公室不大,也不氣派,討論桌也是小小的,這些運籌帷幄的行政主管圍坐在一張小小的擁擠的辦公室的討論,都是經費。大人們擠在小桌前討論柴米油鹽的鏡頭實際上是很震撼的,像是密謀革命的志士。
影片帶到一個議題,有一個演講討論未來圖書館的面貌,荷蘭的圖書館建築師十分了然這個公共社會空間的任務,她強調說,圖書館建築不是館藏空間的問題,而是有關人們學習和獲得知識的空間。這個宣告和懷斯曼紀錄片中,用各零散片段,一次又一次地表達公民有興趣、能質疑、尋求,並聯合起來相互傾聽並相互學習的訊息,不約而同地契合,指向未來公共圖書館的立基所在。
回到老導演身上,據說他對於影片的聲音有特別敏銳,本片的錄音和音效剪接都是他親自操作的。
在這部紀錄片中,紐約的街頭和我之前經常去的紐約看起來有些不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之前經常拜訪的地點都是景點,例如大都會博物、中央公園、洛克斐勒廣場等,這個紀錄片中的紐約,除了第五大道上有兩隻石獅的主要分館之外,都是深入生活的紐約,看起來不太像是國際大都市,懷斯曼的這部紀錄片,既拍出了日常生活的實際,也拍出了知識精神境界的理想。


2018年5月21日星期一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內的六道銅門

吳美美

一位年輕友人和一群史學家去西雅圖開會,一群人參訪著名的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對於建築外觀的24座雕像讚美不已,但是大家對於圖書館內六道漂亮的銅鐫刻門更是感興趣,六道銅鑄門依時代排序,第一道門就刻著Dao Feng 和兩個中文字馮道,馮道之後,立即接著約翰尼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這位著名的德國人,活字印刷創始人,緊接排在這位第11世紀的中國官員之後。

而接在古騰堡之後的也都是西方印刷出版史上的重要的代表人物,包括: 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 阿爾杜斯.馬努提烏斯(Aldus Manutius)、羅伯特.埃斯蒂安(Robert Estienne),以及洛德韋克.埃爾澤維爾 (Lodewijk Elzevir ),都是15-17世紀之間的出版人。六道門,六位人物,分別來自中、德、英、義、法、荷等國,共同標記了早期的印刷出版史。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建築最早是在1926年完工,該館建築頗負盛名,最著名的大約就是外牆支柱有由該校歷史教授推薦的全球24位著名的哲學家、藝術家、思想家等,建築的最高處另有三座代表思想丶啟發和專精等三座雕像。但是有趣的是,文獻上很少看到對這六道門的介紹,以及對門上銅版鎸刻的描述,住在舊金山的設計師Tim Mccormick 注意到了!(http://tjm.org/…/secrets-in-the-facade-of-univ-washingtons…/)。Tim Mccormick特別提出來比較令人感興趣的是馮道的生卒年代在門上的銅版鎸刻方向應該是相反了,容易被誤會為西元前的人物。不過多年來華盛頓大學圖書館還是保留原貌,是知道而特意保持原貌,還是有其他原因?也許圖書館特意保持歷史原貌?這可能是最佳選項。

誰是馮道?-- 亂世中的印書人

馮道是誰呢?為什麼會躋身於六門之首,同列於另外五位西方人名之中?史學家當然知馮道是誰,一般人可能不記得或是印象模糊。

在中學時代中國文化史或大一的中國通史提過簡短介紹,馮道(881-954)五代十國人,是 "最早印刷大書之人" (黃大受。中國通史。pp. 496-498)。馮道生於動盪的五代十國時代,他得以名留青史的,也是令人佩服的事蹟,應該是他能經歷數個不同的皇權,而能不間斷以長達21、2年的時間, 完成歷史上第一部官刻圖書,儒家經典《九經》,對於人類歷史上重要經典的保存和傳播有重大的貢獻。

跟據中國通史記載,馮道主持木刻印刷九經一百三十卷, 是世界上印刷書版最早最大的版本(黃大受。中國通史。p. 31)。根據《五代會要》、《冊府元龜》卷六 0 八學校部紀載,說馮道擔任後唐宰相時,看到民間有吳蜀地方的人在販賣印刷品,但其中沒有經書,因此上奏希望能校訂經典、廣泛印刷流行,以促進文教興盛:「後唐宰相馮道、李愚重經學……嘗見吳蜀之人鬻版印文字,色類絕多,終不及經典。如經典校定,雕印流行,瀰益於文教矣。乃奏聞。敕下儒官田敏等考校經注……先經奏定,而後雕刻。」[1]

有關馮道的歷史,追溯起來真的很戲劇化,這樣的奇特成就的背後,有什麼奇異的故事呢?查考一些稗官野史,了解他的寬心親和性格、清廉和膽識都是很重要的關鍵。由於生在中國歷史上最動盪的五代十國,卻能歷任數朝 道歷任四朝,三入中書,在相位二十餘年,以持重鎮俗為己任,未嘗以片簡擾於諸侯。」根據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張偉保[2]引述薛居正《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六《馮道傳》所記載:「道少純厚,好學能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外,唯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遇歲儉,所得俸餘,悉賑于鄉里,道之所居,唯蓬茨而已。凡牧宰饋遺,斗粟匹帛,無所受焉。」張偉保評論 馮道以好學能文,清廉之品德亦符合傳統儒家的一般要求,甚為當時河北武人集團所以倚重,故其官運亨暢。而道本人操守較佳,在時人眼中,實為一才德兼備之士大夫,故其名譽日隆。

但是這麼重要的人類知識史人物,在過去我們熟知的文化史中並未被特別讚頌,反而是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圖書館在20世紀初期,在規劃設計和建造圖書館的過程中,知識淵博匠心獨運的選了這六位對人類知識出版和印刷最有貢獻的人,來加以頌揚。

誠然,人類發展史中,沒有印刷出版就沒有圖書館。馮道在中國的歷史中不受到重視,有可能是因為不明就裡者,判其干犯傳統文化中不伺二君的惡名,連歐陽修和王安石都對他沒有好評,主要因為歷史上伺二君者,大都為貪生怕死貪求富貴之徒,而馮道歷經12帝,伺四君,當然會被扣大帽囉,不過這是表面現象,戴人帽子很容易的,分辨歷史價值則需要有智慧。

考量五代歷史之動盪,而保存文化知識寶藏遠遠超越短暫的朝代更替,這顯然是大智者所為,保存人類知識寶庫之志向,遠高於個人之清譽,實際上是在深刻認識了解保存人類知識的重要,遠遠超過短淺又被命運扭曲、擺布的歷史。

幸好跨越一千餘年之後,在遠方的西方世界,仍有高人知音看出真相、還其價值,而在人類知識史上,保留歷史定位。

這樣不容易的時代而有這樣的人類知識資産保留下來,真是值得後人記憶稱頌。將他的名字䥴刻在圖書館的門上,做為一種象徵符號,真的很適合。

不過圖書館學教育中,如果沒有修習相關圖書館史或印刷史的課程,可能不一定記得馮道是誰,而現在這些課程在圖書資訊學系也大都沒有開或開不成。十分可惜。

另外五位印刷出版的重要人物,也很值得追溯一下:
  • 約翰尼斯.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 (1398 -1468)是德國的梅因斯(Mainz)人,約生於1398-99年之間,卒於1468年。古騰堡在歐洲據說是最早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他的發明引發了世界第一次媒介革命,並被廣泛認為是現代史上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於其印刷術在歐洲迅速傳播,影響和催化了隨後興起的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和科學革命等運動,為自由、民主、知識傳播等現代化奠定了基礎。他所印製精美的42行聖經,世人稱之為《古騰堡聖經》,有極高的美學及技術價值,為印刷史上重要成就。
  • 威廉.卡克斯頓(William Caxton) (1422 - 1491)15世紀英格蘭商人,被稱為英國印刷業開山鼻祖。英國書籍印刷、出版、零售業鼻祖。卡克斯頓是第一位從歐洲大陸引進第一代印刷機,提供印刷版本,印刷書籍在倫敦他自己開的書店出售。遽聞在此之前英格蘭沒有當地人經營的書店,書籍零售係由荷蘭、法國和德國書商壟斷。根據2017年BBC報導,卡克斯頓最早印刷的一冊書中散落的2頁書頁被雷丁大學圖書館員所發現[2],"年代大約是1476年,目前舉世無雙,這兩頁印刷文物出自500多年前(1479年代)英國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出版商卡克斯頓的印刷坊。" 該書是一本用中世紀拉丁文寫的宗教書,據稱寫於11世紀,由卡克斯頓印刷坊出版之前都是靠手抄本流傳,遽說也是英國第一本開始做廣告的出版品[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uk-39860798]。
  • 阿爾杜斯.馬努提烏斯(Aldus Manutius1449 - 1515)威尼斯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出版和印刷先驅,在威尼斯創立阿爾丁出版社,主要出版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他的主要貢獻包括發明了第一款義大利斜體字印刷字型、現代標點符號分號,以及確立了現代普通平裝版書籍裝幀的基本步驟,創造了經典名著的「袖珍本」書籍 (稱為 octavo) 並應用了多項在書籍裝幀方面的創新技術和設計。軟體公司 Aldus 即以他命名。
  • 羅伯特.埃斯蒂安(Robert Estienne) (1503 - 1559)生於巴黎,16世紀巴黎出版人和古典學者。曾是天主教徒,在生命晚期成為新教徒,並且是最早將聖經分成標準篇章加以印刷的人。他以設計精緻著名,有“皇家印刷工” (royal typographer, Estienne)的稱號,他出版了許多經典和教父作家的作品,特別是希臘版(印有Claude Garamond製作的字體),以印刷優雅著稱。
  • 洛德韋克.埃爾澤維爾 (Lodewijk Elzevir )(1547 - 1617)建立了荷蘭萊登最大的書店和印刷廠,這份生意被他的後代延續至1712年,該名稱此後延用至今,如今的出版商埃爾塞維爾(Elsevier)即使用Elzevir的變體為名稱。澳門和東圖書館有典藏數本該印刷廠出版的書籍,包括:"Descriptio Regni Japoniae et Siam (中文書名意譯 “日本和暹羅皇朝的記述” ) 第一版刊於 1649年 ,由著名荷蘭埃爾澤菲爾家族(Ludovicum Elzevirium)印刷。與本館所藏的Regni Chinensis Descriptio (中文書名意譯 “中國皇朝的記述 ” )同一間印刷廠,也是一系列有關「大發現時期」的遠東記錄。" 書中記載"...第一章主要有28節介紹日本的地理位置、動植物、氣候;歷 史文化教育;法例、軍事、貨幣、疾病及死亡。同時也談及日本沿海國家,包括中國、韓國、暹羅、越南及柬埔寨等的貿易。第二章主要有14節講述暹羅(今泰國),內容有暹羅風俗禮儀,豐富多樣物產介紹、法例、軍事、人口分布及婚嫁禮儀等。...。第三章主要有11節 講述日本宗教、佛寺、節慶、天主教在日本傳播、日本教難和入教情況。Descriptio Regni Japoniae et Siam是一本專為商人提供日本和暹羅各區地理和當地民族實用的知識寶典,可為他們贏取不少商機,有別於一般傳教士的遊記著作,所以曾經暢銷一時。"[https://www.library.gov.mo/zh-hant/library-collections/special-collections/ancient-texts?ancient=book_181]

參考補充資料:

1. 黃大受<<中國通史>>https://goo.gl/cy8M84
2. 張偉保。從〈馮道傳〉看五代政權之文官通朝現象http://www.wangngai.org.hk/42-cheung.html
3. 舉世無雙 500年前印刷書頁再現英倫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uk-39860798

2018年5月20日星期日

專書出版 / Monographs


2018年5月17日星期四

數位教材/書評和其他 / E-text, Book Review and Others

書評 / Book Review

數位教材 / E-text
  • 吳美美(2000)。資訊素養教育與e世代教學。在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需用ie 或 safariki 開啟)https://cu.ncl.edu.tw/info/10010034 

其他 / Ot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