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1日星期二

敬愛的張鼎鍾老師

敬愛的張鼎鍾老師 / Our Beloved Professor Margaret Fung

吳美美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教授

Dear Friends and Colleagues,

I am so sorry to let you know that Professor Margaret Fung (張鼎鍾老師)has passed away on September 10th. As I know, friends and students of Professor Margaret Fung all love her very much. We all miss her a lot! Professor Fung’s memorial service will be held at 9am,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10 at 聖家堂 in Taipei. Mei-Mei Wu

親愛的朋友

很傷心告知您這個訊息,我們敬愛的張鼎鍾老師在2010年9月10日傍晚返回天家。傷痛真是無可言喻,幾天來,無法言述、無法寫信,一直到昨天上 午,學妹從美國打電話來,嗚咽的聲音,我問: “阿芬,你是要問張老師的事嗎?” “是呀,好惱恨,這幾年都沒有去看老師…。虧欠老師好多…” 我才驚覺好多朋友、同學,還有出國開會,一些圖書資訊學界的菁英前輩們,經常讓我稍訊息回來問候老師,而我只顧鎖在自己的傷心,卻忘記這些關心老師的朋友們,也需要知道老師的情況。

11日星期六上午馮師丈打電話來,說老師昨天晚上已經返回天家,簡直不可置信,和師丈在電話的兩頭都一起哭。後來,和馮小姐通電話,告知老師最近幾年和血癌醫治過程的病痛情形相較,離世的時候是非常平靜、詳和的,已經遠離病痛的軀體,找到平安,回到平安的天家,所以我們 “應當忍住不捨,祝福老師!”美蓀小姐強忍難受,還安慰說 “這樣媽媽就可以吃糖了…” (老師有糖尿病,有時在宴請外賓的時候,會偷偷去洗手間打胰島素,然後回來和大家敬酒。)敏蓀小姐也同樣忍住難受,說 “媽媽走得很平安,大家要捨得,家中還有年紀大的爸爸呀,不可以哭,影響爸爸呀!” 老師教養的孩子,懂事又堅強,這是怎樣的媽媽和老師,讓這些曾經和老師相遇的人,都對老師的感情,如此特別?


就說我自己好了,老師對學生並無私情,但是老師對於公眾的事情真是赴湯蹈火,作為老師的學生,就是一路看著老師如何到處伸出援手,到處幫忙。幾年前,一點資源也沒有的情況下,辦了第一屆資訊素養與終生學習國際研討會,老師知道了,就去要了國家戲劇院的票,還是總統包廂!讓我們很有面子的接待了外賓,讓六位外賓受寵若驚的坐在總統包廂欣賞第一齣在國家戲劇院演的歌仔戲!數年後相遇,還經常提起老師,津津樂道他們的經歷。

老師會丟一些功課給你,一方面訓練膽識和增加閱歷,一方面也不經意的教導人情倫理。老師派我代她出席崇他社、鼓勵出國進修、鼓勵積極參加國際會議,都是在提供機會,使後輩成長。我可能了解阿芬的惱恨,因為我們終究都達不到老師期望的千分之一。但是我們都是誠心受到老師感動,去年(2009年)和麗虹 一起培訓、組織年輕學生去義大利波隆納和米蘭參加國際圖書館聯盟年會,我們青年學生的論壇和海報都成為會議的焦點,而這個計畫的緣起,就是受到當年老師啟發年輕學生參與國際會議的長遠影響,老師的名字就出現在會議論文的緣起,只是老師當時並不知道。

照顧後輩之外,老師對長輩也周到,幾年前,老師右手和右腳中風,自己行動不方便,有一次我們要去看他,老師說, “今天不行,這是我固定要去探訪獨自居住的….老前輩。”

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老師沒有糖尿病,就不需要打胰島素,就不會得到中風,就沒有血癌,沒有肺炎。還可以經常呼來喚去我們去老師家聚餐。 老師的愛國外交無人可以比擬,幫老師重新整理數位相片,紀錄都在那兒,不用多提。但是這些歷史紀錄的後面,是無數的周到和對人的關切,舉例來說,有 一次會議中,一位國外的院長(Tefko Saracevic 教授)就跟我提起老師,說他二十多年前第一次來台灣訪問,老師在圓山飯店接待他們,並在飯後,一定要帶他們到圓山頂樓觀賞夜景,他說沒有多少人去 過圓山的頂樓,老師接待賓客的熱忱令人印象深刻。

老師認為美好的,就期望分享,希望別人也有同樣美好的經歷。 老師很愛專業,從考試院退休,命我拿一張一百萬元支票給圖書館學會,作為年輕專業人員出國參加國際會議的獎助金,並帶著我們細心研擬獎助金辦法,教的都是無價的默會知識呀!

點點滴滴,寫不完,和這麼不尋常的張老師相遇,每個人一定都有無數獨特的經驗。我希望你如果傷心,一下就好,因為我也決定學習馮家小姐們的勇敢。收拾不捨,給老師在平安天家,無數祝福! 張老師的告別式將於9月25日上午9:00在台北聖家堂舉行。如果你要獻花,可以在23日之前,請圖資所苑菁助教幫忙。


美美寫于 20100921


補記:
https://medium.com/@meiwu_35870/%E5%85%B6%E4%BA%BA%E5%85%B6%E4%BA%8B-6b6c9d17cf87

[後記:今年是2020年,老師去世十周年。祈願老師在天上安享寶座,老師的家人心中已經能夠平安]

2020年12月16日,在年底濕冷的天氣中舉行張鼎鍾教授十周年紀念會,很像與會者懷念張鼎鍾老師的心情。不過幾位我邀請來參加的碩班年輕學生會後分享說,他們覺得紀念會好像是在懷念一個很親、武功很厲害的朋友,不太像是懷念一位老師。與會大家分享的都是第一手的親身經歷。我將紀念會相關資料加以整理,讓更多人認識,美好而困難的事情並非不可能,張鼎鍾老師的時代,他們所關心的事情和努力的事蹟,值得更多人認識和了解。

紀念會後二日,正好有個網路國際學術合作會議,賓州州立大學Carroll教授講授社區資訊學,其中提出促進社區/社群發展的要領之一,就是對於前面的倡導者和貢獻者加以認可和肯定(acknowledge initiatives and contributions) (Carroll, 2020),閩南語是「吃果子拜樹頭」(吃水果時感恩樹根),中文成語是飲水思源。西方社群文化回頭來講究我們社會中現在正在丟棄的價值,有如醍醐灌頂。張鼎鍾教授有很多的學與思,都在行中,鮮少被記錄下來,利用這個緬懷的機會,透過大家的口述和有限的資料,做一個比較完整的紀錄。
筆記張鼎鍾教授重要生涯貢獻

張鼎鍾教授1934年出生於南京,1950年入學台大外文系,1957年赴美就讀研究所,1960年結婚,1967年返台任教。2004年祝賀老師70壽辰,出版一本《跨越數位時代的資訊服務:張鼎鍾教授七秩榮慶論文集》,我請幾位圖資所碩生幫忙掃描老師的照片,看到幾位我在美國讀書時的著名老師,例如OCLC創辦人Fred G. Kilgour (1914–2006),ASIS&T會長、Rutgers大學資訊傳播學院副院長Tefko Saracevic教授等人,從與諸師輩談話中更能了解張鼎鍾教授深耕國際學術關係綿延長久。

張鼎鍾教授除了有美滿的家庭生活,庭訓嚴謹、父慈子孝之外,閱讀張老師的個人年譜,以及張老師的出版品,大致可以從四個階段來看張老師的專業生涯和貢獻:1967返國教學和圖書館館長時期、1980赴美研究和國際交流時期、1990考試委員和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時期,以及2002–2010退休和寫作等四個時期。

同時發現張鼎鍾教授的著作,以1990年為分水嶺,前面兩個時期的出版多以圖書資訊學教育、圖書館建築、圖書資訊原理等為主,1990年以後由於擔任考試委員,著作多以考銓為主。張鼎鍾老師余2002年退休之後,集結過去的著作,則兼論有圖資和考銓。可以說圖資和考銓這兩個議題都是民主社會和國家立以為基礎的命脈所在,也難怪愛國、愛人的張鼎鍾老師對這兩個議題可以如此念茲在茲。很微妙的是,雖然張老師的家人都謙稱不知道張老師對專業有這麼多的貢獻,張鼎鍾老師卻將她最後集結出版的書,獻給她最愛的家人,這也是一種很美的表達,有點兒像是那個時代知識份子為國為民奉獻犧牲,其實都是因為「吾至愛汝」的緣故,像是這樣情感的延伸。

以下依四個階段,將重要事蹟臚列如後:教學和圖書館館長時期 1967返台任教,先後於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淡江大學等。參與國際交流,1975在南海路中央圖書館為蔣復璁館長接待美國國會圖書館第十二任館長Denial Boostin,以優雅語言與豐厚文化內涵為兩位館長擔任完美翻譯。1977至1980受邀擔任師大圖書館館長,在師大圖書館長期間:推行圖書館專業化,號召社教系畢業生進圖書館工作、閱讀從基礎做起,開辦師大兒童圖書館、圖書館建築為圖書館之基礎,積極規劃圖書館新館舍、推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倡導圖書館經營之現代化,引進書目控制觀念,提倡使用國際標準書號/期刊號(ISBN、ISSN),建議國內圖書館採用ISBD(M)著錄西文文獻,依據ISBD(M)著錄標準修訂中文圖書編目規則等。

1979出版《圖書館學與資訊》。臺北:楓城出版社。並獲中國圖書館學會頒發特殊服務暨貢獻獎。

2. 赴美研究和國際交流時期 1980 辭師大圖書館館長職,赴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進修,三年後獲印大圖書館與資訊科學博士學位。期間積極推動國際交流,邀請美國國會圖書館機讀編目技術發展小組負責人艾琴伯先生(James Agenboard)來臺北進行實務研討,協助正在研訂中的中文圖書機讀編目格式及其應用方面的技術問題。並積極促進圖書館自動化基礎建設 ,包括機讀編目格式和中文資訊交換碼,張鼎鍾教授與謝清俊、黃克東、張仲陶、楊鍵樵等資訊科技研究專家,運用ISO 646規格研訂完成中文資訊交換碼 (CCCII) ,其後出版《國字整理小組十年》。1982出版《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之探討》。臺北:學生書局。1983促進國際圖書資訊專業的學術交流活動,成立ASIS台北分會。1983年張鼎鍾教授邀請美國資訊科學學會(ASIS)會長戴維斯教授(Charles Davis)訪臺,並於臺大校友會館正式成立美國資訊科學學會臺北分會(Taipei Chapter),成為ASIS&T歷史上第一個海外的分會,建立重要的國際學術交流關係,也使臺北代表團在該會兩度年會中有專門場次(session)發表臺灣地區中文資訊最新應用與發展,對於引領臺灣地區圖書館事業的國際化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一版的中文圖書機讀編目格式也同時邁入運用階段。1984出版《資訊科學導論》。臺北:中國圖書館學會,並再度榮獲中國圖書館學會所頒特殊服務暨貢獻獎。1984在美工作,任美國王安研究院中國學術中心執行長,並任伊利諾州大學客座教授至1987。1985出版<紀念 先父蒓漚先生百齡誕辰>。《雲南文獻》第15期,民國74年12月25日。1987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任波士頓大學顧問至1989。同時於1989獲頒美國華人圖書館員協會傑出服務獎。

3. 考試委員和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時期 1990返台任考試委員至2002。1990出版《圖書館建築趨勢》。臺北:三民書局。1991出版《圖書館自動化導論》。臺北:中國圖書館學會。1992出版<考試院執掌與功能不一大幅更動>。臺北:聯合報。<淺談現代圖書館設備對館舍規劃之影響>。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0卷2期,頁1–4。<談人力規劃>。臺北:銓敘與公保月刊。1993出版《巴西、阿根廷、祕魯及巴拿馬四國考銓暨人事行政考察報告》。臺北:考試院。1994出版《The Evolving Social Mission of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in China 1928–1966》【國立中央圖書館社會使命之演進1928年─1966年】。臺北:國立編譯館。《公務人員訓練進修體制之建立》。臺北:考試院。期間並協助推動成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1996年研究所成立,推薦胡歐蘭館長任第1任所長。1994獲頒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傑出校友獎、考試院參等服務獎章。1995出版<也談護士荒>。臺北:自立晚報。《考試院考察日、加、美地方文官制度考察報告》。臺北:考試院。1995並獲國際專業及商業婦女成就獎。1996出版《考試院澳洲、紐西蘭地方人事行政考察團考察報告》。臺北:考試院。《考銓與圖書之省思》。臺北:學生書局。1998出版《考試院葡萄牙、義大利、希臘文官制度考察團考察報告》。臺北:考試院。於1998擔任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擔任學會理事長籌辦學術會議,出版《蔣復璁先生百嵗誕辰紀念文集》、積極發展與國際專業學會之交流,1999帶領團隊參加ALA、CALA 年會,積極建立國際學術外交,並支持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之研擬、台中賑災等。2000 出版《考銓工作的省思》。臺北:考銓季刊。同年並獲英國國際傳記研究中心廿世紀人物傑出獎。2001出版《身心障礙特考之回顧與展望》。臺北:考選週刊。同年並獲頒考試院貳等服務獎章。

4. 退休和寫作時期 2002自考試院退休,捐款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一百萬,獎助青年參加國際圖書資訊學術會議。2004出版鼎鍾文集。台北:秀威。《The Collected Works of Margaret C. Fung, Ph.D. 》。 台北:秀威。

張鼎鍾教授於2010年9月10日逝世,享壽77歲。(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訊)18卷2期 追思張鼎鍾教授
出版

張鼎鍾教授的出版品以1990年為主要著作分水嶺,90年代之前的發表以圖書資訊學為主,90年代以後多以考銓為主。張鼎鍾教授關注的圖書資訊學主題多從鉅觀入手,包括資訊政策、圖書館建築、圖書資訊學原理等為主;考銓則以公平選材為核心。


師大圖書館於2020年12月16日至25日有張老師出版品展覽和紀念網站
會場側記

紀念會的會場選在師大圖書館一樓的多功能會議室,空間改造很美,溫馨雅緻,這個圖書館是張鼎鍾教授在師大圖書館短短兩年館長任內排除萬難,爭取到現址、規劃設計完成,是國內第一所新式建築的圖書館。吳瑠璃老師細細分享當時找現址的歷程,讓我們對篳路藍縷也有一點概念。找到可用、合用又能夠讓學校同意,真的不容易,事實說明圖書館位置便利,是圖書館建築很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張老師也在任內成立師大兒童圖書館,我們聽到劉廉蓉小姐應徵兒童圖書館的第一手經驗,遠在1980年,張鼎鍾老師已經在實踐閱讀從小深耕的理念。我們社教系圖書館學組66、67、68前後三期的學姐、同學和學妹當時都在國中任職,張老師一個一個打電話叫我們回師大圖書館工作,老師說,你們受過圖書館員專業訓練很不容易呀,都去教書了,圖書館員誰來做呀?!張老師深具遠見、魄力和膽識!大家都說跟著老師工作,壓力很大,也常常遠遠追不上,但是十年後,還是繼續追隨老師的精神和懷念老師執著於精益求精的精神,對的事情就要做到底、做到好。

汪雁秋秘書長如數家珍和楊美華教授都分享張老師幾十年間為國家和圖書資訊學術專業建立國際形象的第一手觀察。這些事蹟聽起來真是精采,實在可以另外寫一本傳記。汪秘書長和楊美華老師都是極有文采之人,楊美華教授說她曾經起心動念想要寫張鼎鍾老師的口述歷史,希望未來有機會讀到她們著作的更多當時的國際學術發展史。

馮師丈和兩位小姐憶敘老師的家庭生活,我的學生對於師丈分享的老師結婚之前不知師丈乃是麻將高手,一直到結婚後六個月出門旅行遇到大雪,需挖開大雪中的汽車行李箱,各自取行李回工作地點,師丈取麻將而捨行李箱,才知道緣由,而日後老師仍加以接受,並熟記師丈各牌友的飲食口味,親自料理消夜等,無不嘖嘖稱奇。我們在大學讀書時,記得那時張老師的課是在上午,老師來上課時分享過,“我早上已經去過市場,中午師丈牌友來打牌,我已經依照他們各人不同口味,準備好午餐。”張老師日夜埋首工作,對於家居生活也不馬虎,真是奇人!馮大小姐說,“媽媽告訴我,財富會走、物質會走,唯有個人的經驗不會走…”,馮二小姐說, “媽媽每天上午6點鐘來喊人起床,說不可以浪費時間…,直到提醒已經結婚後,媽媽才不再打電話來喊起床…”、“小時候總是不明白為什麼每天都有很多人在我們家開會,還吃我們家的飯…”從無邪天真孩子的眼中看到一個忙碌而熱心公益的媽媽,許多嚴格家教都換成甜蜜往事,大家聽了笑中帶淚。神奇之人!

紀念會前,前台中圖書館程良雄館長捎來訊息告知會從台南搭高鐵北上來參加。不料在紀念會前幾天,氣溫開始急遽下降又下雨,我心想80歲高齡的館長和夫人遠道而來,舟車勞頓,心中很是不安,正好會前兩天晚上,接到程館長訊息:受涼微恙,不方便旅行,我的心中放下懸念。

程館長不克出席,卻捎來一份情文剴切的紀念文,我應允會場代為宣讀,心想程館長20多年前組織臺灣公共圖書館自動化諮詢委員會、發起臺灣公共圖書館的現代化的改革運動、舉辦國內第一次的公共圖書館國際研討會,促進館員國際觀、和學會共同協力921地震賑災等,以一位教育部督學加入圖書館事業,用愛和教育精神育苗,在重要的時機澆灌臺灣的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礙於現在大部分圖書館界夥伴可能不太認識程館長,所以我請在座大家翻開桌上的一本<<崇敬與感憶>>第56頁,可以稍微瞭解程良雄館長和張鼎鍾老師認識的淵源,我特別請大家看第57頁,其中紀載著程館長說張老師利用僅僅幾分鐘參訪台中圖書館的機會,面授機宜,提了八項改善建議…,這書寫十分生動如實描寫了熱心、專業的張老師,而又是怎麼樣的一位長者館長,竟也能將這八點意見一一記住、詳載並衷心感謝呀?!這些短暫而真誠,如電光石火般的專業交會,令人十分感動。謝謝前輩師長一直給我們經營的好典範,誠實、無私、正直和愛!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編(2002)。崇敬與感憶-張委員鼎鍾教授榮退文薈。台北: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

王錫璋(2010)。永遠的張館長 — 敬悼鼎鍾教授。18卷2期(155),頁20–21

吳美美(2005)。亦聞亦俠 傾私濟公:其人其事 — 讀《跨越數位時代的資訊服務:張鼎鍾教授七秩榮慶論文集》。全國新書資訊月刊,84 (民94年12月號),33–36。

吳美美(2010)。懷念張鼎鍾老師。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訊,18卷2期(155),頁23–24。

汪雁秋(2010)。秋風秋雨憶故人 — 悼念張委員鼎鍾教授。18卷2期(155),頁7–10。

顧敏(2010)。張鼎鍾教授對臺灣圖書館事業的貢獻。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41(民國99年9月號),頁22–23。


補記:
2023–06–30
今天去政大口試,幾位老師提起張鼎鍾老師,問起一些張老師的軼事,說這些老師們的事蹟,資料都讀不到,如果我們這一代親炙的學生們不記下來,我們這一代過去,老師們開創的圖書資訊學的基業,圖書館建設、中文自動化的起源、服務的價值觀等理論和實務可能就此灰飛煙滅。所以我將零散的資料整理一下,希望能有更多人可以讀到。

為什麼會說張鼎鍾師是「俠」呢?「俠」者見義勇為,見義不見利,有所為,而隱於人。張鼎鍾師有許多的行事,如今看來都是軼事,多是透過親炙者的紀錄而被瞭解的。例如張鼎鍾師曾經影響、改變了一位美國著名政治學者對中國政治的傾向。她也開啟了國內圖書館人和資訊工程人合作的先例,參與建立中文字集、建立中文編目自動化系統等。前者是中文電腦化的基礎,也是今日數位人文的起源,後者是中文圖書館自動化的先驅。張鼎鍾老師在中文自動化草創之初,於這兩大基礎建設,無役不興。

要改變一個人的政治意識型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不是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語言力量,幾無可能;而一個新系統要從無中生有ㄧ樣困難重重,不是有清明的智慧、前瞻的視野、過人的膽識,以及願意傾私濟公、無限資源的投注的精神,一般人都無法辦到。

為公眾理想出錢出力,而不計個人名和利,在國家危難之時,傾自己的財富,做許多學術外交,俠者也!常常記得,常常記得!

有興趣的讀者,請繼續閱讀:
張鼎鍾教授逝世十周年紀念會 — 那個時代的人

(資料來源:https://meimeiwu.blogspot.com/2020/12/blog-post_18.html

學會有些網頁找不到,很可惜...

例如:

https://www.lac.org.tw/eventbulletin/20101224-%E8%BF%BD%E6%80%9D%E5%BC%B5%E9%BC%8E%E9%8D%BE%E6%95%99%E6%8E%88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