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3日星期三

87歲紀錄片導演的得獎作品 – 「悅讀/藏書的所在:紐約公共圖書館」


87歲紀錄片導演的得獎作品 「悅讀/藏書的所在:紐約公共圖書館
吳美美
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教授




這電影片長三個多小時,我看試映,中場沒有休息,為了連貫,一路坐了196分鐘,未曾離席,其他另外有四位觀眾也都從頭看到尾。
記錄片而能讓人捨不得漏掉片段,這也太會拍了吧。
其實就是講圖書館的日常。
「悅讀/藏書的所在:紐約公共圖書館(Ex LibrisNew York Public Library)這部片長三個多小時的紀錄片,是紀錄片導演弗雷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 2017年的作品,導演87(今年2018年,就是88),作品得獎,演出後在英語世界有眾多的影評,不只是圖書館的讀者值得去看,圖書館從業人員需要看、喜歡紐約市和懷念紐約市的旅者可以看,喜歡閱讀、思辨人類歷史發展的人可以看、自視為知識份子、關心社會發展的人都需要看,最需要看的人,大概是政府中的資訊、文化、教育政策制定者,可是他們也可能是最沒有興趣和沒有時間看的人。
這位老導演此片得獎,對圖書館人和愛智者都是很大的鼓舞。在看片之前,應先了解一下這位作者導演:懷斯曼的整個紀錄片生涯都在深入探索非常具體的社會主題,也就是各種社會機構,五十多年來,懷斯曼拍過精神病醫院、公園、博物館、音樂會場、學校等,和藏書的所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拍攝風格相同,都是將很多零散的片段鏈結串接起來,而建構成一個豐富的、幾乎超越理解的組合。有人稱他是最具開創的電影製作人之一。
紀錄片在各種片段展開:

參考諮詢服務,打電話的、現場的,一般人問那些問題?找什麼資料?回答問題、提供找資料的建議等。影片中顯現圖書館員的日常,回答獨角獸的問題也是敬業用心地回答,可以說就是:用非凡的熱情作每日例行的小事!

許多演講:其中最感動的是一場手語訓練表演,相同內容不同情緒的手語表達。張大春泡新聞說紀錄片一開頭就是一個對政治議題很批判的演講,令人震撼。
許多讀書會、午間讀書會:最感動的讀書會是一場討論著名魔幻寫實主義作者馬奎斯的一本長篇小說,有人發言說那是一本色情小說、有人說不過是集床戲之大成罷了,然後有人冉冉道來,說那是一本生命本質的討論,主人翁從頭至尾只愛一個人...,我沒有讀過這本<<愛在瘟疫蔓延時>>的長篇小說,聽到討論,能引起深思閱讀討論的興趣。
社區覺醒意識的喚起 -- 演講、反思,社區的族群知道自己的困難和侷限,而能有機會發展。
許多不同類型的讀者服務:求職要領訓練、熱點借閱、課後輔導、移民電腦教學、遊民服務的討論等。
展覽和展覽幕後的準備工作、教學支援 -- 一位藝術設計老師每年帶著不同的學生到圖片室來參訪,因為紐約公共圖書館有一百年的圖片館藏,最早依作者排,後來加入主題,一個主題一個卷夾。
許多使用圖書館的個人:寫筆記的、滾動、查閱、瀏覽幻燈捲片上一整個世紀的舊報紙的、可能是為研究還是為娛樂,那些玩電子遊戲的,查檢癌症治療方法的,懷斯曼似乎用無言的紀錄片在敘說圖書館這個公共機構,比起其他任何公民機構都更適合以任何一種可以想像的方式改善每個人。
非常細膩的拍攝,其中有一場為盲人錄音的過程,一人錄音、一人把關品質,事情雖小卻追求超級完美,很令人感動。
每次鏡頭出現孤寂的長廊尾端坐著一個人的影像,就是大頭目們(圖書館長和重要幕僚)討論重要行政議題的時候,出人意表的是畫面中的辦公室不大,也不氣派,討論桌也是小小的,這些運籌帷幄的行政主管圍坐在一張小小的擁擠的辦公室的討論,都是經費。大人們擠在小桌前討論柴米油鹽的鏡頭實際上是很震撼的,像是密謀革命的志士。
影片帶到一個議題,有一個演講討論未來圖書館的面貌,荷蘭的圖書館建築師十分了然這個公共社會空間的任務,她強調說,圖書館建築不是館藏空間的問題,而是有關人們學習和獲得知識的空間。這個宣告和懷斯曼紀錄片中,用各零散片段,一次又一次地表達公民有興趣、能質疑、尋求,並聯合起來相互傾聽並相互學習的訊息,不約而同地契合,指向未來公共圖書館的立基所在。
回到老導演身上,據說他對於影片的聲音有特別敏銳,本片的錄音和音效剪接都是他親自操作的。
在這部紀錄片中,紐約的街頭和我之前經常去的紐約看起來有些不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之前經常拜訪的地點都是景點,例如大都會博物、中央公園、洛克斐勒廣場等,這個紀錄片中的紐約,除了第五大道上有兩隻石獅的主要分館之外,都是深入生活的紐約,看起來不太像是國際大都市,懷斯曼的這部紀錄片,既拍出了日常生活的實際,也拍出了知識精神境界的理想。


1 則留言:

  1. 藍祖蔚的影評 悅讀:一代宗師壓箱作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18/05/post-3254.html

    回覆刪除